哈密回王陵位于哈密市区南郊,当地人俗称为王爷坟,是历史上曾在哈密统治过的九代哈密王的陵园。陵园历经三百多年历史,到现在大部分建筑及陵墓都保存完好。景区内可以看到历代哈密王的陵墓原貌,参观哈密王历史陈列馆,了解有关哈密王家族的历史故事,还可以参观陵园内的哈密最大清真寺-艾提尕尔清真寺,感受伊斯兰古建筑的精美和壮观。 回王陵园的面积不大,长宽都有100米左右,步行游览参观约1-2小时即可。园内中间是一片广场,在广场东侧是哈密最大的清真寺-艾提尕尔清真寺,西侧散布着一些建筑,是历代回王的陵墓,都是保存下来的古老建筑,园内还有一座回王历史陈列馆可以参观。 艾提尕尔清真寺可以进入参观,这座清真寺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规模壮观,东西长60米,南北宽38米,可以容纳五千人同时做礼拜。寺内不供奉任何的人和动物的雕像,而是由一些几何图形和花草图案装饰了墙壁,图案间还写着一些阿拉伯文字的符号,非常有伊斯兰特色。寺内还有108根刷着红色漆的木柱,这些木柱已经有三百多年,依旧完好无损。 在西侧的建筑群中,最为明显和高大的便是七、八世哈密王的拱拜。拱拜是维语墓穴的意思,也指在陵墓上修建的建筑物。这座拱拜是一座圆顶拱门的四方形建筑,外面镶着绿色的瓷砖,是典型的伊斯兰建筑。走进拱拜,可以参观到七世王、八世王及他们的王妃的墓,墓葬都很简单,上面以布覆盖,可以通过参观了解到穆斯林特别的墓葬方式。 在七八世王拱拜旁边还有很多墓地,是其他历代哈密王及他们的家族还有当时的宰相的墓地,可以一一参观。景区内还有一座哈密王历史陈列馆,有哈密王宝座等物品陈列,可以进去了解哈密王家族的历史和故事。
回王府曾是新疆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风格最独特的一座宫廷建筑,是名副其实的“西域小故宫”。如今的回王府景区是以曾经的哈密回王府为原型重建的仿古建筑群,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曾经哈密回王府的雄伟精致,参观汉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结合的建筑风格,了解哈密在回王统治时期的历史。 回王府的大门位于北侧,整个王府面积不大,长宽都大约两三百米,步行游览即可,大约一到两个小时就能逛完。园内一共有28座建筑,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庭院、点兵台和王爷台。 从景区北侧的大门进入后,映入眼帘的是景区中心的一条马路,建筑都分布在路边,进门后左手边便是庭院区域,这里是一个长宽大约30米左右的四合院,也是曾经王府接待宾客的驿站,这里的建筑与一般的中式四合院区别不大,可以简单参观一下。 沿着大道向前约60米便来到了王爷台区域的入口,入口在右手边。王爷台是景区里最主要和最大的部分,也是当年回王办公、礼拜和居住的所在地。王爷台是一个长宽约有100米的大院子,有办公大殿、回王寝宫、清真寺等建筑,办公大殿地势较高,爬上大约几十级台阶到达大殿后便能俯瞰景区内的建筑。 在办公大殿和寝宫内还陈列了当年回王的办公设施、生活用具等情况,也有历代回王的画像和说明,可以在参观时了解历代回王的历史和故事。 游览完王爷台附近的景点后一直向东走便可以来到点兵台区域,有练兵场、高高的岗楼、营房等建筑,可以进去参观一下。参观完王爷台后便可再沿着景区中间的大道向北返回大门口离开景区。
在辽阔的草原上,奇妙地出现了一座长约五公里,以石英长石堆积而成的沙山,山呈东北-西南走向,西缓东陡。脚下有条小河蜿蜓流过。当人们从沙山顶往下滑时能听到从山的内部发出的声音,犹如万马奔腾,海潮汹涌,故名鸣沙山。 哈密鸣沙山沙鸣声之大,冠盖全国三大沙鸣(甘肃敦煌鸣沙山、宁夏中卫县沙坡头和内蒙古包头响沙湾)。当地民间有一个传说:唐朝女将樊梨花带兵征西时,有一营女兵与敌人遭遇,战斗激烈,因众寡悬殊,全部阵亡,樊梨花率师赶到,大败敌兵,将女兵尸体全部葬在沙山上,阴魂不屈,常常从沙山底传出厮杀呐喊声。人们根据这一传说,给这一景点取名“沙山藏营”。 多年前,考古工作者从沙底发掘出古代兵器、马鞍、尸骨等。据说,这里是古代兵戎相见之地,曾有一将率壮士五百,与匈奴血战,全军战死于此。
哈密雅丹地貌东起烟墩外的骆驼峰,经雅满苏铁矿,大南湖煤矿,到五堡沙尔湖十三间房等长约400公里,宽约5-10公里,在哈密属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它是经过漫长的风蚀自然而形成的。由于它神秘莫测,不熟悉地形的人若遇风暴,有迷失方向的危险。在魔鬼城可以看到那些酷似城堡、殿堂、佛塔、碑、人物、禽兽形态各异的景观、令人眼花缭乱的陡壁悬崖、以及混迹岩砾中五光十色的玛瑙、随处可见的硅化木、枝叶清新的植物化石,偶尔可获得象恐龙蛋化石的小圆石头,海生的鱼类化石、鸟类化石,当夜幕降临时有时会听到鬼哭狼嚎令人发指的嘶叫,因此才被人们称之为“魔鬼城”。其实这里还真正存在着古城堡建筑、古民房遗址—艾斯克霞尔古城堡:离地面约6米的风蚀台上的长方形的土夯建筑有高约5米,前面有门有窗的居住地,这就是人类活动之地、是古丝路的驿站或是哈密王朝的西南前哨。
哈密博物馆成立于1988年,2002年6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援建的南粤文化中心迁入。博物馆有展厅面积800余平方米,库房面积300平方米。馆内收藏有原始社会至明清时期的石器、青铜器、陶器、木器、铁器、毛布、清代服饰和干尸等文物12000余件,其中17(类)件为国家一级文物。文物以通史陈列的方式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汉—北朝及隋、唐、元、明、清来呈现哈密悠久的古代文明,在通史陈列中还包括有独特文化面貌的五堡、焉不拉克两个专题陈列。展厅陈列各类文物1000余件,有轰动国内外的五堡干尸、精美的古代毛布和属于北方青铜文化的铜釜、鹿首铜刀等珍贵文物,大部分展品为历年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有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博物馆的陈列设计现已全面更新,处于全疆地州级博物馆一流水平。
天山风景名胜区分为白石头、鸣沙山、松树塘、天山庙和寒气沟五个景点。“一日游四季、十里不同天”,从市区沿哈巴公路到天山风景区的70多公里路程中,可以领略到绿洲、大漠戈壁、草原、森林和雪峰五大自然景观,沿途的海市蜃楼、烽燧驿站、汉碑唐庙、牧场毡房、鹿群,可谓融丝路风情于一线、集西域特色于一体。哈密天山风景名胜区自1995年开始开发建设,1997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评定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2001年晋升为国家AAA级景区。
巴里坤草原位于哈密地区巴里坤县,是新疆的第二大草原。这里有“天山淞雪”、“瀚海鳌城”、“镜泉宿月”、“岳台留胜”等八景名胜古迹。巴里坤草原海拔1650米,雪山晶莹,松林青翠,云雾缭绕,变幻莫测。人们称这种美丽景色为“天山淞雪”。 每年五月中旬前后,风和日丽,小草争先恐后地冒出了头,在微风细雨的抚慰中渐渐长高。 六、七月份,蝶儿纷飞、鸟儿鸣叫、绿浪翻滚,真的要风吹草低才能见到牛羊。草原最热闹的是8月,这个时候会举行哈萨克族传统的赛马、叼羊、姑娘追、阿肯弹唱等活动。到了10月底,草原已被冰雪覆盖,草原上没有行人,没有牲畜,逐渐恢复了平静。
相传,唐贞观年间,应唐太宗李世民邀请,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派弟子盖斯、吾外斯,万嘎斯三人来中国传教。万嘎斯病逝广州,盖斯和吾外斯到达长安,受到唐太宗的欢迎。回国途中,吾外斯病逝于河西之回回堡,盖斯则于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殁于星星峡,被草草掩埋。后来,哈密回王派人在星星峡为其修建一座拱背。 《新疆图志》记载:“星星峡麓有回纥墓。……土人为醵金建屋,覆其垄,祷辄响应,匾额充栋,亦有施锦幢墓上者,恒积尺许”。后来拱背被拆毁,民国28年(1939年)时由哈密伊斯兰教徒发起,修建了现在的盖斯墓,将盖斯遗骸由星星峡迁葬于此。 盖斯墓为伊斯兰式建筑,高约10米,下部方形,上部为拱式圆顶,顶部用绿色琉璃瓦镶砌,四周有廊檐,是一座融阿拉伯与汉族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物。墓地四周筑围墙,墙内栽植各种树木花草,环境尤为典雅幽静。盖斯墓有世界上保存不多的伊斯兰教先贤的遗骨,是伊斯兰信徒朝的重要圣地之一。许多不能去麦加朝圣的伊斯兰教徒,纷纷来这里朝拜。朝拜者所献锦幛挂满墓内墙壁,叠盖在“圣人”坟上。
这条行程包含到达乌鲁木齐一共7天,将北疆一路上最精华的景观一网打尽,是常规游玩北疆的经典行程。
新疆国际大巴扎 > 红山公园 > 天山天池这里有“最美的废墟”交河故城,这里有古代维吾尔民族的特有灌溉系统,以及维吾尔族古老的风俗风情和宗教生活。在这里,你还可以去火焰山寻找铁扇公主;夕阳西下时,在南疆的沙漠上和菇凉一起骑着骆驼看日落。而葡萄沟的新疆葡萄,一定能够满足你们的味蕾。两天的行程有些紧凑,高昌故城可以根据各自爱好确定是否前往。
交河故城 > 坎儿井民俗园 > 苏公塔位于帕米尔高原上的喀喇昆仑公路是中国最为神秘和苍凉的景观路线,人迹罕至的高原湖泊、雪山,还有苍凉粗粝的漫漫戈壁、草原,是见识南疆大气风景的最佳地带。另外,全疆最为浓重的维吾尔风情和塔吉克族聚居的村落也都可以在此一一探寻。
香妃墓 > 莫尔佛塔 > 艾提尕尔清真寺
qian_0_wei
2015.09.23 / 1天
西沙王哥
2014.06.11 / 1天
哈密旅游攻略指南:哈密旅游,哈密旅游攻略,哈密自由行攻略,哈密自助游,哈密旅游推荐,赴哈密旅游,同程旅游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提供最佳的哈密旅游攻略,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哈密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哈密旅游信息就到同程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