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天数: 1 人均消费: 200 和谁一起: - 旅行方式: 自由行

2010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世界十大最奇险建筑,恒山悬空寺上榜。事实上,悬空寺在国人的心中,同样是一处值得深究的奇特之地,它占地很小,悬在悬崖峭壁上,堪称精致,但诗人李白写下“壮观”二字后,尤觉不够,又添了一点,旅行家徐霞客也评其为“天下巨观”。 听过太多关于它的传说,见过太多关于它的照片,这一次,终于抵达。步履匆匆,来到悬空寺下时,已近日落,峡谷中已经没有了阳光,心情,却是激动的,像多年的夙愿,终于得尝。远观、近看,然后,一步步走进寺院,向来不恐高的我,在走上空中步道时,虽没有任何异常,却也不得不为这悬而不倒的绝壁危楼叫绝。

▼绝壁危楼,悬而不倒 悬空寺位于恒山脚下,金龙峡内西岩峭壁上,“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崖,下临深谷,凿石为基,就岩起屋;结构惊险,造型奇特。”悬空寺建于北魏晚期,后各代屡次重修修葺,明清时期,建筑达致极盛,如今的悬空寺,多为明清遗存。

公元398年,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在仙逝前给弟子留下遗训,建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下绝器浮”。天师仙逝后,他的弟子精心选址,最终定在恒山的千尺峭壁上,经43年,动工修建。其选址之险,是悬空寺最初的传奇。

悬空寺的选址,不是纯粹的追求险要,追求刺激,而是另有深意。寺庙处于深山峡谷,四周大山阻隔,减少了阳光照射的时间;谷口狭小,让塞外凌冽的大风变得柔和,同时保证了寺庙的通风干燥。悬于崖壁,山下山洪泛滥时,免于被冲刷,山崖顶峰突出部分像一把伞,使寺庙免受雨水侵蚀。天然的屏障,使得悬空寺在千年的时光中,少受日晒,免遭雨淋。

悬空寺面积不大,大小殿宇40余间,沿崖布局,一字排开,渐次增高。“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马尾,就是这些上接楼阁栈道,下至岩石的红色立木。这些立木共30根,被分为三组,分别被设置在两个楼阁和栈道下面。乍一看,悬空寺似乎就是靠这三祖立木支撑在悬崖上。事实上,悬空寺真正的受力点在栈道下边伸进岩石深处的木柱上。这些木柱巧妙的利用力学原理,巧借岩石暗托,使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的岩石里。其建筑之奇,使得悬空寺“悬”而不危。

寺院建筑不同于平川寺院的中轴突出,左右对称,也不同于山地宫观依山势逐步升高的格局,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是在寺院建筑中少有的自由。走进悬空寺,攀悬梯,跨飞栈,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在立体的空间里,在悬空的崖壁上,移步换景,用双脚丈量,用眼睛探究,悬空寺的结构之巧。

悬空寺建成至今,已1500多年,在千年的时光中,随着河床淤积,地面抬升,原本离地面足有90米的全寺制高点三教殿,如今仅余50多米。然而,纵使不是原来的高度,带给我们的震撼,也已经足够。

千年的时光,可以起很多高楼,也有很多高楼坍塌,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而悬空寺,这座绝壁危楼,经历了山崩、经历了地震、经历了千年的风雨,却依旧屹立不倒。这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建筑的奇观。悬空寺跨越时间的洪流,以一木一椽,以最立体最生动的形式,展示着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化。

▼三教合一,包容并蓄 悬空建筑之外,寺院独特的“三教合一”,同样是宗教文化奇观。悬空寺原名“玄空寺”,“玄”出自道教的教理,“空”出自佛教的教理。悬空寺虽名为“寺”,却是中国古代佛、道、儒合一的寺庙,也是中国仅存的一所三教合一的寺庙。

悬空寺分为三层,均为木架结构,寺内佛堂、道殿双全。佛教的三佛殿、释迦殿、地藏殿、观音殿、迦蓝殿,道教的太乙殿、三宫殿、纯阳殿,佛道共存的关帝殿,佛、儒、道共处一室的三教殿。没有明显的界限与阻隔,佛、儒、道三教,在这里合流。

最高处为三教殿。所谓三教,即佛、道、儒。三教殿里,正中端坐着佛祖释迦牟尼,左边是儒家始祖孔子,右边是道教始祖老子。三教始祖共处一室,教化世人,开悟人生。佛教“普渡众生”、儒家“和为贵”、“仁者爱仁”,道家“无量度人,礼度为先”的思想在这个悬空的寺院得以融合、升华。

听过很多佛道争山的故事,却是第一次,见到三教合一的实例。悬空寺麻雀虽小,却大肚能容,包容万千。全寺80多尊神像中,还有尧、舜、禹,以及关云长,他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信仰,却在这里和谐共处。

发个神评论吧 0 /300

评论(0)

    评论(0)

    暂无评论
      0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