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老陈醋
山西老陈醋选用优质高粱、大麦、豌豆等五谷经蒸、酵、熏、淋、晒的过程酿就而成,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至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以色、香、醇、浓、酸五大特征著称于世。
吕梁榆皮面饸咯
将早春或深秋采集的榆树皮晾干,用石磨磨成细面,加入适量的荞面或白面,用专用的饸咯床压制而成。 榆皮面饸咯曾经是当地人们用来度过饥荒的主要食物,现在经过人们的精细加工,已经成为一道美味的风味小吃,深受当地人名喜爱。
大同阳高杏脯
阳高杏脯是产于山西省阳高县的汉族名吃,个大、味甜、核小、色鲜,以优质杏为原料而成的杏脯自与别处不同。杏脯作法不是很复杂,将杏去核、晒干后,就可以制成杏脯。
平遥牛肉
平遥牛肉,传统制作工艺独特,依靠当地特有的土壤、水质、气候等因素,采用考究的选料方法和独特的腌、卤、炖、焖制作工艺,所产牛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营养丰富,具有扶胃健脾之功效。
沁州黄小米
沁州黄不仅形体金黄 ,味道香美,而且营养丰富 ,经过有关部门鉴定,它所含的脂肪量、蛋白质、可溶性糖类的含量,都高于普通小米。
山西汾酒
汾酒,中国传统名酒,属于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汾酒以工艺精湛,源远流长,素以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特色而著称,被誉为国之瑰宝,是凝聚着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和劳动成果。
阳泉盂县莜面烤栳栳
“莜面”的原粮叫“悠麦”,又叫“燕麦”。是盂县西烟的特产之一。它不仅有耐饥抗寒,保肝养肾,造血及增强免役等作用,而且还有强体、健脑、清目、美容之功能。
太原刀削面
太原刀削面以刀工、削技绝妙而被人称为飞刀削面。工艺精巧的厨师削出的面条一根落汤锅,一根空中飘,一根刚出刀,根根削面如鱼跃。吃起来内虚、外筋,柔软光滑,容易消化。
吕梁孝义油炸糕
油糕是孝义的一种风味小吃,色、香、味俱佳,吃起来软而有筋道,甜而不腻,非常可口。蒸糕面是做好油糕的关键。要一气蒸熟,不能有夹生面;要掌握好面的软硬,软了不能捏,硬了失风味。孝义油糕有馅糕、枣片糕两种。把案子糕切片油炸,谓之枣片糕。馅糕又有糖馅、枣豆馅之分。婚寿喜宴,在上大菜之前先上一盘油炸糕,谓之喜糕、寿糕。
阳泉平定过油肉
过油肉是山西省最著名的汉族传统菜肴,具有浓厚的山西地方特色。色泽金黄鲜艳,味道咸鲜闻有醋意,质感外软里嫩,汁芡适量透明,不薄不厚,稍有明油。
  • 文创产品
  • 传统工艺
  • 山西旅行手账本
    以插画的形式集合晋祠、平遥、云岗的所有景点介绍
    云岗大佛纸雕灯
    纸雕图案层层叠叠,交织出立体感十足的云冈石窟
    印象山西冰箱贴
    附着山西特色建筑艺术的装饰物
    晋祠桑蚕丝丝巾
    丝巾的肌理把代表山西文化的图案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鸮墩墩”鸮卣雪糕
    酸甜鲜香的口感是满富地域特色的山西味道
    晋侯鸟尊钥匙扣
    有凤来仪,吉光熠熠 用现代工艺留存这表里山河几千年的文化沉淀
    雁鱼铜灯纸艺灯
    采用纸艺微雕技术,于细节之处还原文物外形
    博物馆参观护照
    将无形回忆化为有形定格,每走一家博物馆,便珍藏一份回忆。
    澄泥砚
    山西绛州澄泥砚始创于唐代。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的新绛县,古称“绛州”,出产于这里的澄泥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名砚”之一。“四大名砚”中的其它三种均为石砚,唯有绛州澄泥砚是泥砚。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
    山西著名工艺品平遥推光漆器外观古朴雅致、闪光发亮,绘饰金碧辉煌,手感细腻滑润,耐热防潮,经久耐用,诚为漆器中之精品。推光漆技艺还普遍用于宫廷、庙宇、厅堂、文房的陈设装饰,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珐华器
    珐华器又称珐花器或法花器,是山西省的地方传统工艺美术品。以蓝、绿、黄、紫、白等多种釉色为基调的低温彩釉陶瓷器。它是在琉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陶瓷界有人认为是琉璃与珐琅的结合体。
    平阳木版年画
    蒲州梆子,山西省临汾市、运城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蒲州梆子音调高亢,擅长于表现慷慨悲壮的历史题材故事。音乐和表演艺术传统深厚,尤以要帽翅、翎子、甩发等特技见长。
    广灵染色剪纸
    广灵染色剪纸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剪纸艺术样式,是中国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艳丽的色彩、生动的造型、传神的表现力和细腻的刀法独树一帜,自成一派,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
    上党堆锦
    上党堆锦,俗称堆花。原意是指堆起来的花。事实上这种工艺不仅可以堆制花卉,还擅长堆制人物、动物、景物。是上党地区所特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享有“立体国画”之美誉。据考证,上党“堆锦画”最早起源于唐宋,既保持了中国画的燥润干湿、虚实并重的笔墨韵味,又借鉴了浮雕强烈的立体效果,并兼容了绸缎的雍容华贵,经过精良的选材和技术的改革,还具备了不生蛀、不褪色、永久保存的特点,成为人们喜爱的手工艺品。
    刀削面制作技艺
    刀削面全凭刀削而得名,以刀功和削技的绝妙而被称为“飞刀削面”,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将面粉和成团块状,左手举面团,右手拿弧形刀,将面一片一片地削到开水锅内,煮熟后捞出,加入梢子、调料食用。它同北京的炸酱面、山东的伊府面、武汉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
    葫芦烙画
    葫芦烙画又称烫画,烙画匠人用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与葫芦融为一体。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等手法,还可熨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山西的葫芦烙画享誉全国。
    晋侯鸟尊
    西周晋侯鸟尊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早 ,出土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和翼城县交界处的天马——曲村晋文化遗址中的晋侯墓。该鸟尊现收藏于山西省博物馆,被誉为山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整个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头微昂,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在凤鸟的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并且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凤尾下设一象首,象鼻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全身布满纹饰。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鸟尊的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可证明为宗庙礼器。
    兽形觥
    为商代盛酒器。整器均以雷纹为地·。满花浮雕,立体感较强。耳部前端为一兽面,兽角似蜗牛触角,上装饰云纹与两周曲折纹,角顶部三角雷纹;浓眉大眼,叶状招风双耳,张口露齿,牙齿以曲折纹表现,圆状下颚。头顶正中装饰以圆雕兽角。盖后也是一个兽面雕饰,角向内卷曲,以两人对视的卷鼻卷尾夔纹表现。器盖顶部正中装饰两组兽面纹,近盖尾的一组较大,角呈三折状,另一组无角,叶形耳,圆目,两组兽面均以盖正中的一道扉棱为鼻梁。共有四条扉棱将器身分为四部分,颈部每组纹饰均装饰夔纹,腹部装饰两组兽面,角做三折状,浓眉大眼,叶状双耳。
    庙底沟彩陶罐
    庙底沟彩陶罐,1989年山西芮城县金胜庄村出土。该器体型硕大,器形完整无缺,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典型遗物。 庙底沟彩陶罐为泥质红陶,器表磨光,器口阔大,底部向内收窄,整体呈上宽下窄的形状。器物上腹部用黑彩绘以弧线和圆点等组成的花卉图案,为庙底沟文化典型彩陶纹饰。庙底沟文化因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而得名,分布中心在河南、陕西、山西三省交界处。庙底沟文化虽然存在的时间并不很长,但对周边地区文化的影响却非常大,尤其是彩陶的传播掀起了中国史前非常壮阔的一次艺术大潮。
    雁鱼铜灯
    雁颈与灯体以子母口相接,鱼身与雁颈、腹腔中空相通。圆形灯盘附柄,可自由转动,盘下圈足与雁背直口套合。当灯火点燃时,燃烧形成的灯烟会通过鱼和大雁的颈部传导至贮有清水的大雁体内,起到降低污染,净化室内空气的功效,且灯的照明方向可以随意调整。这种雁鱼灯在其他地方也有出土,但器型如此之大,工艺如此之精却十分罕见。 高58cm,长40cm
    贴金彩绘菩萨立像
    高57厘米。1954年太原市花塔村出土。菩萨呈“S”形微倾立于一圆形座上,上身袒露,圆润的左肩披搭帛带,下体裙裾轻薄柔滑,可惜贴金与彩绘已大部脱落。
    鸮卣
    鸮卣是山西博物院一件人气爆棚的文物,因神似“愤怒的小鸟”被观众称为“最萌文物”。鸮卣是盛酒器,为商代晚期青铜器精品,形如两鸮相背而立。鸮是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鸮卣可爱却不失凌然威武之气,深受群众喜爱。
    青釉线条纹罐
    高17.7、口径17.7、底径12.8厘米。1957年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公园出土。窄唇,短领斜直,圆肩,斜腹,隐圈足,挖足较深。浅灰白胎,胎质细腻。釉色翠绿泛青,釉层光亮。釉面密布细小气泡,有稀疏大开片。满釉,口部、足沿一周无釉。由肩至底刮削出六十四道凹槽,凸起处釉薄而呈浅黄白色。浙江龙泉窑烧制。
    白釉人首执壶
    高31.2、口径9.8*5、底径7.8厘米。1956年山西省太原市石庄头村出土。扁弧形口,细束颈,橄榄形腹,扁条形柄,外撇足,足心内凹。柄与口沿形似带茎荷叶,上塑一童首。整体造型有浓厚的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的特征。釉色黄白,釉面较亮,施釉至足,足底无釉。执柄上流釉至下腹部,釉层明显闪青。流下腹部刻出一道竹节纹,其下端贴花。执柄下部也有贴花装饰。